k1体育

凝心聚力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发——科技工作者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k1体育

2022-10-17 04:28:01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刘垠 陆成宽 付毅飞 矫阳

科技日报记者刘垠 陆成宽 付毅飞 矫阳

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金秋的北京,中国正式进入“二十大时间”。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同志掷地有声的话语回荡在人民大会堂: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伟大成就鼓舞人心,未来前景催人奋进。大会堂掌声雷动,是肯定,更是期许。

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单独作为一部分进行阐述,引发科学家和一线科技工作者热议。

“在党的二十大这样隆重庄严的时刻,能在现场聆听习近平同志作报告,近距离和习近平同志一起唱国歌,我感到心潮澎湃、万分激动!”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王秀杰代表欣喜地说,“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这令我们备受鼓舞。我们何其幸运,赶上了中国最好的时代!”

“习近平同志的报告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依循,也为我们科技工作者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同为青年科技工作者,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代表坦言,“就我从事的古基因组学研究来说,关键技术的探索不但面临极大挑战,更有着巨大创新空间。”

关于未来,付巧妹思索如何发挥主导优势在东亚人群演化问题上做更深入和系统化的工作,自觉履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强国必定有我

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些也是科技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从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空间站建设,我国航天领域近来捷报频传。作为来自航天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人代表,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江北公司数控车工、特级技师阎敏感触颇深,“我所在的企业研制生产的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不断刷新中国商业航天发射的最快纪录,能够参与其中,我感到非常自豪。”阎敏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每个人都可以贡献一份力量。

“现场聆听习近平同志的报告,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也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院长任全彬代表说,作为我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发展的主力军,航天科技四院将担当起建设航天强国的历史重任,坚持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发展好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实体经济。他透露,在我国后续实施的空间站建设等重大航天任务中,四院研制的飞船逃逸系统动力装置、碳碳密封材料、系列高性能传感器等多型固体动力技术产品将继续发挥作用,为任务圆满完成保驾护航。

在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的进程中,中国高铁交出的成绩单有目共睹。“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中国高铁领跑世界,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极大增强了我国高铁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高铁基础设施段电务维修技术中心副主任郑小燕代表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未来按照二十大报告新要求,她和同事们将为交通强国建设继续不断创新。目前,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cr450科技创新工程”已全面展开,中国高铁将以更加崭新、昂扬的姿态领跑世界。

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时不我待

“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靠进口武器装备是靠不住的,走引进仿制的路子是走不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特聘首席专家吴祖泽强调,“我们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重要精神,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担当,超前布局、重点突破,聚焦国家、军队重大需求和关乎人民健康亟待攻克的重大科学问题,加强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的重大技术研究,把核心关键技术牢牢抓在我们自己手中。”

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胡伟武代表说,我国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为攻克信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指明了方向。

作为我国自主cpu研发的科技领军企业,龙芯中科从基于自主ip核的芯片研发、基于自主工艺的芯片生产、基于自主指令系统的软件生态三个环节开展cpu及操作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的cpu从低端到高端、从研发向产业、从产品到体系的飞跃。

“龙芯中科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中国科学院‘国家人谋国家事,国家队扛国家责’的使命,进一步打通制约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技术链堵点,为实现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胡伟武表示。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战鼓已敲响,人才强国又该以怎样的路径实现?

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实验室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一直在“小而美”的纳米世界追逐科技强国的梦想。报告提及的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让他倍感振奋。

“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只有培养和集聚一大批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世界顶尖科学家,才能把国家科技竞争力提升到世界顶尖水平,最终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赵宇亮一直致力于推动纳米科学与生物医学交叉的科学前沿领域在我国的发展,他坦言:“只有更加努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才能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人才兴则事业兴。”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学敏说,人才是第一资源,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人才至上的理念,以追求卓越科学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价值导向,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培育适合人才成长的文化土壤,让人才充分释放创造潜能。

“我们将聚焦提升科研体系创新效能,着力构建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打造科技强国原创性引领性基础前沿创新新高地,以蓬勃发展的国家航空战略科技力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宏伟目标作出更大贡献!”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所长王彬文说。


责任编辑: 郭科
网站地图